岳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岛科技大学前世今生中 [复制链接]

1#

文会书院当时是关东长老会的最高学府,与北京汇文书院、南京金陵大学、上海复旦大学齐名。

年,苏格兰长老会罗约翰牧师来沈阳传教,在沈阳小北关租房设堂讲道。第二年迁至西华门租房传教,不久迁到四平街(今中街一带),设立教堂布道。白天对外布道;夜晚则成为基督徒举行礼拜的地方。

年2月,罗约翰在抚近关(大东关)街北,创立苏格兰长老会分会,设义学。义学堂为小学教育,系外国人在沈阳设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也是青岛科技大学的前身(注:资料记载如此)。

年在大东门外购地,即今天所在位置并开始筹建东关教堂大礼拜堂。当时峻峭巍峨的大礼拜堂,足能容纳八百个座位,于年10月22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这里也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基督教堂。

当时教会名为基督教长老会奉天教会。年4月16日,东北的爱尔兰长老会与苏格兰长老会合二为一,名为基督教长老会关东老会(以下简称英国长老会)。年英国长老会在奉天省设立一高等文科学院。为各教区中学毕业学生深造升学之地。此校原名文会馆。主持人称为馆主,为爱尔兰人纪礼备医生。

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教堂被毁。学校一度迁到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义和团事平之后,年11月1日,英国长老会在奉天大南关租用民房,学校迁回。年增招初中班。年以后的讲授科目包括《圣经》研究、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地理、英语等,教师包括3个欧洲教授和4个中国助手,有时也会到神学院借调教授来任教。早期学校非常重视基督教教育,学生在二年级结束的时候要暂时中断学业到基督教中学工作作一年,毕业生的人都到教会中工作。

文会书院得到了东北官方的支持。该校新校园地基8英亩,地方政府以半价卖给教会三分之二,其余部分以20年的租期租给教会。年,该校迁到大西门外一经街,继续购置校地平方米,建四层楼房一幢。年包括学生宿舍和两座教学楼在内的学校主要建筑最后落成,定名为“文会书院’。时任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总督、热河都统的钦差大臣锡良和其他的高官都参加开放仪式。

文会书院系大学性质,“以灌输普通科学,演绎基督教理为宗旨,中西教员十,学生八十九”。该院分为本科和预科。预科学制一年,学习普通课,本科学制三年,分法、理、医、工四个系。主要招收县教会中学毕业生及教友、长老和学校中教职员子弟,目的是普及耶稣教,传布西方思想文化,使教会领袖等适应时代潮流。当时奉天文会书院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牧师教员以及自选的职业(多进入需要通晓英语的海关、铁路、邮政、盐务等行业),也可以去英、美留学。

值得一提的是文会书院的化学教育。教学楼楼西部为化学实验室,“作试验时,学生每人分得必需的仪器一份”(摘自政协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辽宁文史资料》)。

沈阳是东北教会高等教育的中心。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基督教会在此创办两所教会大学,一所为综合型——沈阳文会书院,另一所为专用型——奉天医科大学。今沈阳市沈河区文会街就是因文会书院而得名,以示纪念。

曲折的历史

文会书院初设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大南关,位于今沈河区小南街南翰林路8号;(宣统二年)年迁至沈阳一经街。分文理两科。招收中学毕业生。系大学。注重宗教教育和西方文化。学校生源以基督徒为首选,也不排斥公立学校毕业的申请者,但筛选比较严格,年各地中学投考人数84人,入选者不到一半。

年,丹麦路德会出资合作,又增建3层楼房一栋。书院教授多由长老会特派,或就地由各区牧师分任,中文教授则多聘任“省城饱学知名之士”充任。年,文会书院的教员有英国人5名,华人4名,教育程度为高等专科,学生67人。年,文会书院有外国教员5人,中国教员5人,学生72人。年(民国8年)增设中学部,并于奉天省教育厅备案。年(民国13年)因改革学制,大学部停办。大学部神科并入奉天神学院(今东北神学院),文会书院改名为沈阳私立文会高级中学。

东北易帜后,私立学校需在教育部注册,并规定外籍人士不得担任校长。自年起,校长由中国人担任。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宪兵特务刁难学校,校长又换成丹麦教师惠德本担任。年春,国联派李顿调查团到奉天,调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罪行。校长惠德本将学校师生揭发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罪行的材料,秘密转交给李顿调查团。

年文会高中自发订阅基督教刊物《玛呐》,自主地学习宗教知识。该校名学生中有人信仰基督教。其中52人受洗。年12月被伪满政府强制停办,学校被伪满国奉天省教育厅占用。

年抗战胜利后,在教会办过教育的知名人士刘仲明、高墨泉等人,发起组织教会教育筹备委员会,将文会高级中学恢复。年9月2日正式复校,并合并了文华中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另一所学校:文华中学。她也是一所教会学校,后并入文会书院。带过来一个沈阳轻工业学校首任校长。

年(民国元年)5月,英国长老会利用庚子赔款重建东关教会——基督教中华自立教会在大东关成立,附设文华中学[传教士谭文纶(W·MacNaughtan)创设]。其经费来源,开办费由英国基督教会及中国热心教育者捐助。常年办学经费,一部分仍由英国基督教金补助.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有学生多人。校长高光达,教学主任郭承权,利用东关基督教会院内所有房屋,作为教室,宿舍和饭厅,院中狭窄,没有学生运动场地,学校简陋,甚至—室三用,白天为课室餐厅,夜间作为学生住宿用所。

年2月,基督教长老会在东关黄土坑创办文华小学。随后文华中学迁往黄土坑。文华中学是沈阳东关基督教会的附属学校。初为旧制中学。文华中学因系教会所办,学生所学课程,除按当时一般学校规定所学课程外,还设有英文、自然科学、生理卫生、伦理等科目,也聘有外籍教员,其薪俸由英国开销。

年,由英国牧师陶万德出资,郭承权校长募得大东边门亩地建校舍,年落成,有学生百余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百般刁难教会学校。因此,校长由英国传教士武师德(也作武斯德,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博士)担任。年(民国19年)奉天(沈阳)文华中学校址由沈阳市东郊黄土坑迁到大东边门外,更名为文华初级中学。年4月14日,日本宪兵逮捕了郭承权、李鸣罔、金宗壁三名主要负责人教师。从此,该校聘请日本基督教信徒平尾荣夫妇,担任日本语教师,负责与伪满政府联系工作事务。

年底,基督教在沈阳所有的学校,均由伪满政府接办而停止。从此,文华初级中学改为市立第九国民高等学校。年九·三胜利后,在一经街原慎德小学旧址复校,并入文会高级中学。

文会学院的地位:“会外五所”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共有23所,其中基督教大学20所。年10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大学校长会议,组建中国教会大学联合会的有14所在华教会大学。他们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华西协和大学。这14所大学在当时已分别设有文科全部课程,多数设有理科或工科。为了表达简洁,通常将这些大学称为“在华十四所”。

当时未加入教大联合会,但已开设大学课程(包括部分课程)的教会在华高等教育机构有:沈阳文会书院、宁波圣公会学院[宁波三一书院]、太谷铭贤学堂、岳阳湖滨学堂、福州华南女子学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其中岳阳湖滨学堂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当时已开设文科大学的全部课程。为了表达简洁,通常将它们称为“会外五所”。

协和医学院(北京)于教大联合会建立的当年才开设医学本科,年加入为联合会成员;但是该校在课程设置和资金来源方面和上述14所大学有区别。简称“协和”。此外天主教教会大学3所:辅仁大学,简称辅仁,起初由中国神父创设的教会大学有上海震旦大学,简称“震旦”,天津工商学院,简称工商。

下图是新中国有人撰文介绍文会书院情况的照片。

年9月16日,由工业部轻工管理局正式接办前私立文会中学,改名为轻工业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简称: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年4月5日改名为沈阳轻工业学校。年6月24日更名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学校进入新时期。

郭承权,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首任校长。

郭承权年生,字玉衡,辽宁岫岩县人,文会书院毕业,南京中央大学进修,英国教育学博士。历任文华中学教学主任、文华中学校长,文会中学校长,沈阳轻工业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校长,民进沈阳市委员会理事会副主任,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注:所有资料记载是郭承权,不是照片上的“全”)

文会书院历任校长

中文名

英文名

国籍

担任校长时间

罗约翰

JohnRoss

苏格兰

-

纪礼备

W.H.Gillespie

爱尔兰

-

劳但理

DanielT.Robertson

苏格兰

-

惠德本

丹麦

-

马锡文

字明良

中国

-

王宾如

字志俨

中国

-

刘景双

中国

-

王仁甫

中国

-

惠德本

丹麦

-

郭承权

字玉衡

中国

-

(红小豆整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