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英才聚巴陵
——岳阳全力打造新时代人才荟萃新高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徐典波通讯员蒋辰
6月8日,岳阳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市人社局作典型交流发言,交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答卷”:全市目前专业技术人才达13.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2.2万人、中级职称5.1万人,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岳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治学表示,该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揽天下英才,打造新时代人才荟萃高地,为全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汇聚人才力量。
造人才“强磁场”
一个巴陵英才的创业故事,总被人提及——湖南科美达电气技术团队核心人物陈勇彪。目前,他拥有34项国家专利、6项国家软件著作权,承担或参与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他领衔研制的全新控制模式的电磁搅拌成套系统,提升了国产电磁搅拌系统的控制精度,打破了国内高端电磁搅拌设备进口垄断态势。
心系洞庭,放眼世界,瞄准尖端,陈勇彪带领技术团队研发的轨道交通车辆核心零部件——电磁受流与制动装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将岳阳制造推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科美达电气在疫情影响下,销售订单仍居高不下,并为社会解决近个就业岗位。
如何让人才纷至沓来?唯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造人才的“强磁场”。该市人社部门连续6年协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四海揽才”主题招聘活动,深入武汉、深圳、长沙等地各大高校,招揽各类人才名,打造岳阳揽才新名片。去年成功举办了“四海相岳、丹凤朝阳”主题招聘月活动,聘请20名揽才大使,延揽大批中高端人才,其中博士95人、硕士人,创历年招聘成果之最。
同时,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奖补”政策性渠道,指导重点企业申报引进紧缺亟需人才41名。通过探索人才猎头服务,向企业推荐引进省外和境外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高端人才(博士)3人。公开招募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安排至乡镇农业、教育、卫生、水利等岗位,充实基层事业发展力量。
搭精英“岳舞台”
“以前,靶向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依靠国外进口,每剂费用要余元;如今,我们企业生产的药物替代,每剂仅要余元,大幅降低了我国患者的用药费用。”湖南科伦岳阳分公司抗肿瘤高端注射剂生产经理胡继猛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年上市后,实现高端抗肿瘤药物的国产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作为湖南省年“医药湘军总评榜”产业工匠,胡继猛言谈中充满了事业成就感。他的成就感,源于岳阳市用心用情为人才搭起的“岳舞台”。近年来,岳阳市打出了一套人才组合拳,主动发现、挖掘、储备人才,确保各类人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该市在大学中寻才,强化校政企合作,建立发布全市人才需求双向目录,与省内外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前移招聘站点,并组织毕业生开展“访企拓岗、留岳就业”专项活动。
该市在大赛中选才,持续实施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举办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大赛,创设平台、搭建舞台,让技能人才在竞赛中淬炼和成长。全市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已达33万人。
该市在大业中荐才,面向社会公开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铸造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全市享受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分别有58名、10名和名。
当英才“贴心人”
“让万千英才聚巴陵,要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岳阳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该市真情助才,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当专技人才的“贴心人”,为其成长进步搭建更好平台和通道,让人才活力绽放。
巴陵石化公司李长存博士,是岳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了解决其生活困难,市委组织部积极协调,将其在君山偏远乡镇教书的妻子调入离家近的岳阳楼区一小学任教,还为他们的小孩解决了公办幼儿园入学的问题。李长存表示:“解决了后顾之忧,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好,激情也更足了!”
为了定向赋能助产业发展,岳阳注重实力实绩评价,破除唯资历、学历和论文的限制;组织开展产业专场职称评审;实现企业人才职称评审“厂门口”“一站式”服务,助力该市新兴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民营企业1.2万余人获得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岳阳坚持“凡晋必下”,将基层一线业绩列入量化评价指标,定向倾斜让人才助乡村振兴;增加基层事业单位中高级岗位职数名额,对基层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畅通岗位等级晋升通道;在重点行业领域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年该市首次资深乡村教师职称评审中,人获评高级职称。
万千英才聚巴陵。今年来,为了促进医卫、教育事业发展,该市进一步下放权限,用足用活政策,为专技人员在职称晋升上拓宽通道,解绑职数限制,医院在原有基础上就增加了46个正高级、43个副高级职数,让人才“安得心、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