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岳阳晚报」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黄敏通讯员程垦华谭媛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的阻击战、常态化防控,到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的防控,面对既需要在第一时间抢救生命,又要第一时间做实疫情防控的两难境地,医院党委迅速反应、精准部署,急诊科闻令而动、逆行出征,走出了一条“急诊防疫两手抓两手硬”的路子。
救人防疫两不误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急诊急救两手都要抓,都不能放松。”医院最前沿、最特殊的科室,急诊科天,每天24小时连续接诊的同时,还要做好预检分诊、发热患者转运、严防死角、定期监测……医院急诊科39名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最前沿。
疫情防控从院前急救开始。接到指派任务后,出诊医师第一时间与病人或家属取得联系,按照院前急救规范除必须指导现场自救之外,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首先在途中电话了解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温等信息。一旦明确患者必须隔离诊疗,就立即做好标准防护。“生命至上,对急危重症病人,在救治生命的同时,疫情防控从接诊的第一环节开始,尽可能地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播散风险。”急诊科主任高云水说。急诊科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落实标准防控措施,并按照国家防控指南、医院感控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反复优化,细致梳理,制订了一套急救病人疫情防控流程和救护车转运、防护、消毒等制度。
医院急诊科除了肩负院前急救本院发热病人出诊,还要负责高铁站、三荷机场、火车站等地疫情防控值守,医护人员每天早上7点到岗,守到最后一趟列车、航班抵达。8月5日,三荷机场最后一趟航班被报告有一名次密切接触的黄码人员,由于飞机晚点,直到凌晨1点半才抵达,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将该名次密切接触者转移到隔离点,直至排除新冠肺炎风险。
急诊是救护生命的第一窗口。即使是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的急诊抢救量也并未减少。为确保急诊病人的防疫安全,医院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分诊,将一级预检分诊关口前移,在急诊区专门设立二级预检分诊台,进入诊室,医生还要进行三级预检分诊,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几天前,转来一名脑出血病人,我院接诊发现患者发热,立即进入急诊重症隔离诊间,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迅速查找发热病因的急诊处置下,紧急启动导管室发热患者应急处理流程,为病人进行了手术,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医院是新冠疫苗接种点,为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有序推进,该院急诊科承担了新冠疫苗预防接种以及急诊核酸采样点的重任。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常常是加班加点工作,医护人员穿着厚重而又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一个班下来衣服湿透,喉干舌燥。最高峰时一天接种0多人次。到目前为止,医院接种点已接种14万余人次的疫苗,完成了1万余人的核酸采样。
先锋团队“疫”无反顾
疫情防控和急诊急救两手抓,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更考验着全体医护人员的心态和耐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急诊科主任,高云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了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他舍小家为大家,关键时期,他连续几个星期睡在办公室没有回家,他每天都忙碌在各个岗位,排查和督导,丝毫不敢放松。他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组织的认同,年8月,高云水被岳阳红十字会授予抗疫先进工作者称号。
医生左龙心脏做了两次支架手术,却依然奋斗在一线,加班加点,不道半句苦和累;
护士长马守文顶着炎炎烈日,带队每天中午、晚上以及节假日坚守核酸采样点,统筹安排护理人员,设定间隔“一米线”排队检测,维护采样秩序,常常是汗流浃背;
护士刘佳,孩子还只有6个月大,产假还没休完,就提前上岗,接种新冠疫苗、做核酸采样,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出现;
护士李璇每天在疫苗接种点负责统筹工作,从清晨忙到深夜,老公在外地工作,10多岁的孩子早已学会照顾自己……
非常之时,勇担非常之责。高云水说:“治病救人,是我们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即使再危险也要往前冲;特殊时期特殊战疫,更需要我们勇敢担起敬佑生命的职责,守护好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摆渡,他们的每一次出发,都“疫”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