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历史浩瀚如烟,其中有很多璀璨的文化和有名的文人,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瑰宝。而说到古代的那些文化,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古诗词了,众所周知,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妙的诗词。除了唐诗三百首之外,还有宋词、元曲。
而唐诗宋词一直都是我们学生时期背的最多的诗文了,看着这些古诗词,都能想起那些年被古诗词支配的恐惧。而每次都会觉得:那些古人没事儿玩玩不好吗?写这么多诗词让我们背干嘛?
如果真的要这么吐槽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了。而唐宋八大家这个组合其实不是在宋朝的时候出现的,而是在百年之后的明朝。当时文学家唐顺之编纂前人文章,唐宋两朝只选取了八个人的文章,如此一来,唐宋八大家便流行了起来。唐宋两朝是我国文学的颠覆,文人墨客多得数不过来,仅仅取这八个人,可见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造诣是多么深厚了。
这唐宋八大家都是唐宋散文界的代表人物,也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在自己的朝代改革了文风,引领了文学潮流。那么为什么我们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没有被选上唐宋八大家呢?是因为范仲淹不配吗?
当然不是,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这唐宋八大家都是主持过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这才是唐宋八大家评选的依据。那么什么叫“古文运动”呢?这是一场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文艺复兴”,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所以,这时候的唐宋八大家几乎就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些人。而范仲淹,显然不在这之列。
范仲淹在这次古文运动中显然没有出什么力,也没有写相关文章,他只是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批评过杨大年的西昆体对北宋文学和科举的戕害。虽然在古文运动中,《岳阳楼记》确实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一点可以从古人、现代代对它的综合评价看得出来,也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只可惜的是,范仲淹除了这篇之外,能够拿得出手的古文散文是少是可怜,这也是他被排除在八个人之下的因素。范仲淹这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和政治有关,绝大多数都是行政公文,在少数称得上文学作品的文章中,最有名的当属《岳阳楼记》。
所以说,范仲淹某种意义上是宋六家的前辈。所以,范仲淹的散文更多的是以政治为主,比如《岳阳楼记》,本来是给人家翻新楼写个祝词什么的,结果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篇千古名文:主题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就是说,范公一生的威名在于他的政治和军事建树,而不是文学成就。不过,没有进入到这场运动的核心,也进不了那个圈子,并没有让范仲淹失去影响力,他依然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尊崇,他的文章著作也流传很广,这也算是贡献良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