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14 17:32:00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支持芜湖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此之前,云南、湖南等省份也发布专门文件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区域竞争正从省会之争,逐步发展到副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中西部省份密集布局副中心安徽提出,到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亿元,占沿江五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进入长三角20强。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较年增加两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综合创新能力稳居长三角前列。《意见》还明确,支持芜湖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安徽是较早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省份。早在年,安徽三分巢湖并将其中部分地区合并到合肥壮大省会城市,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强省会的先行者。如今,安徽首次明确提出布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不只安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西部省份规划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尤其是近年来才刚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省份,也在一并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云南省年开始开展“强省会”行动,当年又印发了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到年曲靖的云南副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力争达到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15%,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湖南省年11月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当年也发布了《支持岳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和《支持衡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两份文件,提出到年两市基本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年11月,广西印发《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年南宁经济总量占广西比重力争达到30%。此后编制的《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在“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的同时,又明确提出“推动柳州、桂林升级发展,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长期以来,中西部一些省份形成了“一市独大”“省会独大”的局面,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以及后发地区追赶超越的跨越发展中,中西部省份更把“强省会”作为区域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希望以点带面促进地区发展,但是这一局面也带来不均衡发展的弊端。这些弊端突出表现在省会城市虹吸效应明显,资源要素加快向省会集聚,省内其他城市发展滞后、处境困难。相比而言,沿海发达省份却多为“双子星”驱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比如广州和深圳、杭州和宁波、济南和青岛、南京和苏州等,甚至出现多极化、多中心态势。因此,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省份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目前,四川明确了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3个经济副中心,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有襄阳和宜昌,湖南有岳阳和衡阳,河南有洛阳和南阳,广西有柳州和桂林,江西赣州,安徽芜湖,云南曲靖,贵州遵义,山西长治、临汾和大同,甘肃天水。陕西没有明确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将榆林打造为新兴增长极。这样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20个省域副中心。省域竞争的新筹码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这些副中心城市与省会城市有一定距离,这样有利于这些城市成为所在片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比如四川三个副中心分别处于川北、川南、川东北三个片区。山西虽然幅员面积不大,但是确立了三个副中心,分别处于山西北部和南部。从生产力布局来看,这些城市都曾在历史上得到重大生产力布局,比如洛阳装备制造和材料工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总量偏低的天水在集成电路领域也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另外还有陕西榆林、云南曲靖、贵州遵义等由资源优势形成的生产力布局。目前,副中心城市已经成为省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年,上述20个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速总体上明显高于全省和省会城市的增速,一半以上的城市增速在5%以上,成为省域经济有力的推动者。其中,中部省份的副中心城市最为突出,经济体量和经济增速都位居前列。因此,在省会城市大体格局难以改变之际,副中心城市的异军突起就是省域经济新的变量,副中心之争逐渐成为省域竞争的新热点,谁将是最强“黑马”?年,经济总量长期处于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的洛阳被陕西榆林和湖北襄阳超过,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