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本是天生定
——纪念黎淳诞辰周年
江良发
黎淳(-),字太仆,号朴庵,华容县龙秀村人。黎淳是明代唯一的湘籍状元,也是岳阳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黎淳蟾宫折桂后,历官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左春坊左谕德、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吏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弘治辛亥年以疾致仕,诏进一品阶荣禄大夫。弘治壬子年四月十八日因病去世,享年70岁。朝廷遣官谕祭,赐谥文僖。
黎淳的一生,既有平凡的经历,也有传奇的色彩,更有辉煌的成就。其门生、文坛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评价黎淳:“先生清德重望,登甲科,跻台鼎,保身完名……诚可谓一代伟人矣!”
家世渊源出身寒微
黎淳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十月廿九日出生于华容县一个小官吏家庭。祖上本姓杨,是东汉名臣杨震的后裔。其三世祖杨绍祥有女嫁本县黎季二郎,未生育,杨绍祥便命其次子杨受孙代姊主黎家,杨受孙将其二子元铭、元勋过继给姑氏从黎姓,黎淳是黎元勋的曾孙。到黎淳的祖父黎有常(字仕祯)时,即洪武二十一年,家里突遭变故,黎有常被卷入一场官司去世,家资破败殆尽,家徒四壁,以致黎淳的父亲黎斌年仅8岁,不得不出家为僧,以图生存。
黎淳
黎斌自幼天资聪慧,自学成才。还俗后入县衙为吏员。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编修《永乐大典》,在全国招收楷书字写得好的人,从事誊抄工作。当时华容县选送了几名生员,由黎斌护送到南京参加遴选,不期途中一名生员开小差逃走了。于是,黎斌只好向礼部说明情由,由自己顶替那名生员参加考试,结果试为高等而被录用。
历时两年,《永乐大典》誊抄完成后,黎斌被吏部任命为八品官宁县丞,从此入仕,实现了由布衣向冠裳的逆袭。这也为黎淳的仕宦人生奠定了基础。
勤奋好学成才榜样
黎淳自幼聪明颖异,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少年时个头不大,常为同年学友取笑。黎淳作《咏爆竹》诗解嘲: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诗中表露出黎淳的勃发雄心,恢宏气势,令人刮目相看。
《咏爆竹》诗意图,刘传贵画
黎淳过目成诵,十多岁时,随父亲在其为官地修水县生活学习,更是“苦志问学”“肆力诸经史”。黎淳承袭了父亲善书法的特长,一手小楷馆阁体毛笔字,写得精妙出神,遒整端方。这也为他日后高中状元增添了分量。父亲致仕后,黎淳回到家乡华容,参加过两次乡试,均名落孙山。遂在龙秀山圆觉寺设龙峰书院,一边研读学习,一边教授生徒。决心置身举业,考取功名。
明景泰七年秋,黎淳参加湖广乡试中举。天顺元年,黎淳以一篇《帝王治天下,必以求贤安民为首务》的策论文章,打动了明英宗皇帝的宸虑芳心,被钦点为状元。一时间,黎淳文冠朝野,名震天下,恩荣至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莘莘学子仰慕的榜样。
秉德无私清廉典范
黎淳进入仕途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吏部侍郎。这是一个管官的官。黎淳对官员的选拔任用,陟黜升降,始终出以公心,秉公办事,毫无私念。且不受私馈,不搞权钱交易。有一次,一个在华亭县任知县的门生,将一疋红云布送给黎淳,黎淳当即退还,并在其封识上题写“昔之县令,栽桑种麻,今之县令,锦上添花。吾不用此妖服也”。“却布黎淳”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载入各种文献。
黎淳画像,录自《黎氏族谱》
有一次,一位在广东当官的乡人,送给黎淳一本书和一套银酒盏,黎淳在礼单的“书”下写“收”,在“银酒盏”下写“奉还养廉”,将银酒盏退回。还有一次,一个在福建任职的地方官员,将一把制作精美的闽扇送给黎淳的小儿子民安。黎淳立即责令这位地方官员将闽扇领回。
黎淳时时处处清廉自守,也不为子孙营产业,堪称典范。还教育子孙清正廉洁,不贪黩济私。其子孙有为官者,均秉承黎淳家教传统,清廉为官,清白做人,世称“清白吏家”。
谆谆教诲人才伯乐
黎淳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担任过明宪宗、明孝宗为太子时的老师。这为他们日后当皇帝,提高管理国家能力,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明孝宗朱祐樘,登上皇帝宝座后,励精图治,实现弘治中兴,这与黎淳的教育不无关系。
黎淳在翰林院时,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门下士仕外散于四方者甚众”,多成为辅佐皇帝的股肱之臣。特别是楚地三杰刘大夏、李东阳、杨一清,就是在黎淳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材。三人均官至尚书,其中两人成为内阁首辅。这三个人受教于黎淳,铭记恩师“形迹不可以不慎,富贵不可以力图”的理念,为官清正,名垂青史。
黎淳考进士时资料,录自《天顺元年进士登科录》
黎淳既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也重视人才的发现和选拔。成化甲午年,黎淳主持顺天府乡试,发现考生中有一个优秀人才,但考试时,被誊录生截卷作弊,黎淳立即组织稽核,把这个优秀人才定为解首,结果乃名士马中锡。次年,马中锡高中进士,黎淳作诗赠马中锡曰“鉴衡赖有同袍益,愿得其儒献御前”,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感慨。黎淳担任吏部侍郎时,凡学问高、能力强、表现好的官员,不管认不认识,必记录在案,予以提拔重用。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的何乔新,就是黎淳一手选拔的自己原本不认识的官员。何乔新在给黎淳的信中说:“生以菲材荐历藩臬,凡百猷为无可取者,阁下不以为愚,曲赐甄拔。”黎淳选拔任用的官员,大多清正廉洁,官声卓著。
黎淳还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