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上海市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向2021年上海市
TUhjnbcbe - 2025/1/4 20:04:00

回顾年语文试卷的题型特点和难度,为年找好学习方向

面对年的首次中考分制的考试,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研究今年的考试方向和题型,会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年的准初三的学生的中考备战已经排上日程,特别是要冲击一模拿到自招名额的学生。

试卷详细解析

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3.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4.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所见之景。

解析:这就是语文的基本功,古诗词文化的积累背诵,不要写错字,写漏字,从年中考开始增加了理解性默写,但是考下来难度是不大的,基本认真上课和复习的都不会出现偏差。一句3分,理解默写4分,分值还是很大的,和阅读分析的一道中等分析题差不多了,这种题目是一定不能丢分的。

除了中考卷,我们平时其他年级的语文测试卷也是同理。这部分就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要是谁丢了分,就跟奥运会竞技场的选手出现简单动作的重大失误一般,神都救不了你了。

(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一8题(12分)

卖油翁(节选)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核舟记(节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口技(节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形象地表达出□□□□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6分)

解析: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这三篇具有共同主题,都是高超技艺的刻画、赞美。分开来看题目,第6、7题还是单篇的散点知识点的考查,就在单篇文学常识、句子翻译的识记和背默中;第8题,是综合考查,拆开了也并不难,“甲文”的道理上课都讲过,“乙文”原句的评论语句也很好找,“丙文”的对宾客样子的概括词需要学生动点脑子,有一定的词语积累,难度也不大。注意给了方格空的地方,是有字数限制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12分)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更无所供()(2)其告示云()

解析:重点实词解释,定词性,找回忆,带入验证,都是平时的基本功。

10.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

B.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

C.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

D.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

解析:句子翻译选择题的根本就是找到句中重点词,通过重点词译文来区分,排除,选定。难度比自己翻译降低了。

11.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5分)

解析:这是一道因果关系题,一般来说,文中的原因通常出现在结果之前,或者人物语言中,可以作为一个快速判断的技巧。但能看懂文章的学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中用原文,难度又降低了,只要理解并找到了就可以。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9分)

郑和的远航

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

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糙,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船队绘制了40幅海图,涉及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16个城市。海图对一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作了详细标注。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港。

⑤“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此技术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直到20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

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相对人类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3艘船,乘员只有88名。远洋船队有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

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郑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米,载重量吨左右。一共有4层,可容纳上千人。船上有9根桅杆,可挂12张帆。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

⑧郑和船队导航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1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而且B.即使也

C.虽然但是D.因为所以

解析:关联词的选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市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向2021年上海市